假設

存在著一個巨人

巨人有多巨大

以目前可見範圍的宇宙

只會是巨人的某小部分細胞

且巨人的科技水準與人類相當

於是

地球相對於巨人

就如同電子般大小

太陽就是原子核

太陽系就是原子

眾多星系組成銀行系

成為巨人身上的某個細胞

對巨人而言

窮盡觀測極限

也只能觀測到

九大行星繞行太陽的軌跡

是呈現行星雲的機率模式

換言之,太陽系的運行

以巨人的尺度觀之

必須用量子力學來詮釋

就如同人類詮釋原子模型

電子的軌跡如同電子雲般

每種軌跡各有存在機率

無法像人類一樣

運用古典物理學

給出精準的軌跡

巨人相對於太陽系運行

只能得出機率波模型

人類之於太陽系

卻能算出精確軌跡

這明確說明了一點

微觀與宏觀,只是一念之差

難就難在,微觀尺度

就是無法實驗得出精確結果

只能靠想像力這種抽象的作用力

想像的結果

影響了量子力學的發展

更影響了古典物理

能不能與之相容的命運

曾經,學者也曾想像過

原子的運行就像是太陽系般

但,想法最終仍遭拋棄

取而代之就是現今的量子力學

卻遲遲無法與廣義相對論相容

那麼,何不再次假想

人類生活在電子上

原子的運行,就會像是太陽系

都有準確的軌跡

電子與質子間的作用力

靠的是庫倫力

滿足平方反比定律

而不是像現在,只能用電子雲詮釋

因為人類觀測的極限

無法精確到鎖定原子核自旋軸心

所以每次觀測

軸心都不確定在同一座標軸

當然電子軌跡就會飄忽不定

跳一下

人類從電子又回到地球上

人類很早就知道

地球繞著太陽運行

後來又陸續發現,共有九大行星

還有一些衛星,矮行星等

一起繞著太陽運行

卻始終不知道

彼此間的作用力

重力,到底是甚麼

只知道

重力滿足平方反比定律

這並不是巧合,因為-----------------------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