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主管

自我要求嚴格

常常以身作則

能力有目共睹

對下屬賞罰分明

盡力做到公平對待

唯一的爭議

就是權責區分得很清楚

這牽扯到賞罰分明

以及領導的權威性

不區分清楚

如何賞罰分明

不區分清楚

容易以下犯上

私下感情可以融洽

但公歸公

私歸私

於公

權責不清

容易感情用事

公私混淆

甚至

陽奉陰違

狐假虎威

終至不臣之心

一個主管

都做到這份上了

還管不了

只能說明

世風日下

人心異變

變得異常邪惡

如果說

這是筆者親身經歷

信者恆信

吐者恆吐

恍如隔世

我竟突然能體會

崇禎皇帝當時的心理狀態

要是我

我也只能感嘆

朕非亡國之君啊…!

宋亡已無中國

明亡已無華夏

神州歷經多年的戰亂

與民族的被動融合

傳統的道德信仰

早已經殘缺不全

更加不堪的是

自漢高祖劉邦立下

一介平民登峰造極

"典範

民變就成為替天行道

的義舉

具有為者可稱帝的正當性

劉秀雖具皇家血統

卻也加入綠林好漢之列

才漸有實力基礎

很好的演繹了

趁民變而起的套路---------------------------

而明朝朱元璋

難度頗高

血統頗為低賤

兄弟姊妹無不以數字為名

這明擺著就是放養賤養

朱八八

筆者覺得最偉大之處

是充分完美的體現

活著

就有無限希望的成功範例

活著

甚至可以從地上趴著的街友

站起來華麗變身成一朝天子

這傳奇程度

不只是傳說

是貨真價實的大歷史

有明一朝

藉民變而起

因民變告終

只是奇怪

元末軍閥割據各方

明末卻無此盛況

回顧歷史

多數朝代末期

皆形成群雄割據的畫面

除了宋與明

南宋偏安一隅

軍事上強幹弱枝

精銳盡在中央

這是制度面因素

重文輕武下

朝堂文官地位最高

黨爭之禍已勢不可擋

這至少可追溯至東漢

桓靈二帝的黨錮之禍

士人與宦官的黨爭楔子

唐朝有牛李黨爭

宋朝有新舊黨爭

明朝則是東林黨爭

黨爭最致命的危害

正是無視傳統道德

古老的宗教與道德

無不是善惡二元對立

教人明辨是非與善惡

但是黨爭

卻是意識形態之爭

已然超越了善惡二元

講白了

就是無視是非善惡

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卻還可以義正詞嚴

價值觀混淆到

整個道德體系崩塌

變成是考試歸考試

在官場上毫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