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貨幣制度

曾經讓世界經濟蓬勃發展

企業能夠快速獲得資金

搶賺經濟成長帶來的財富

民眾則能立即獲得貸款

實現有房有車的夢想

景氣的年代

GDP無不是高度成長

但國民所得會計畢竟是經濟學

不是會計學

所以當顧名思義有一天

到哥家敘舊聊天時

無意中討論到國民所得會計帳時

才驚訝地發現

原來顧名思義的爺爺

也就是顧志耐

留下未公開的手寫筆記中

對於國民所得會計進行了補充

考慮到信用貨幣制度的影響

必須把因衍生性貨幣所創造的GDP

在未來還款年數的GDP中攤減

才能符合會計帳原則

所以

私人消費性貸款或房貸車貸

是將未來所得提前至現時消費

而未來將有部分所得

用來償還貸款

還款的所得已提早於現時實現

未來每年還款的所得

就不應計入該年的所得-----------------------

現時的年度GDP也是如此

未來所得因信用貨幣制度提前實現

假若

未來還款的年數是二十年

那未來二十年每年的GDP

都要攤減掉當年因衍生性貨幣

所增加之GDP的二十分之一

才不會造成以後年度的GDP虛增

或者也可說是重複計算

但是

實際上在計算國民所得時

完全沒有作攤減的動作

這說明了兩點

第一

現在使用的GDP數值都是虛增

第二

貨幣對經濟的影響

真的只是一層面紗

不具有實質影響及效果的

所謂貨幣政策有效

其實只是將未來的所得

提前至當年度實現

當年度GDP因而被窗飾及美化

但依會計原則

未來用於還款的所得

其實是應該不計入該年的GDP

也就是說

貨幣政策的效果

會在未來幾年內付出代價

長期而言

毫無效果可言

所謂的投資乘數效果

說穿了

其實只是貨幣乘數效果

但是實際上並未作攤減

每年GDP無不是虛增

再加上貨幣乘數效果掩護

成長繁榮期的GDP無不亮麗搶眼

之所以會有所謂的商業周期

也完全與信用擴張亦步亦趨

當貨幣信用處於萎縮時

整個周期就開始進入下降期

這也意味著

將未來所得提前實現的金額

已大幅下降

所以GDP數字越來越難看

當無法還款信用破滅時

那未攤減的所得就會立即

以虧損的身分或名義顯現

造成GDP的負成長

終究還是會攤減

真服了無間道裡的一句話

出來混

終究要還的

借錢花

終究要還的

這一切

僅止於實施量化寬鬆前的時期